設計趨勢還是用戶困惑?從不同角度分析Windows UI更新

        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次使用的電腦作業系統,不外乎就是微軟公司(Microsoft)的Windows,至少我自己最先接觸的就是Windows XP,而一般人最普遍會使用到的就是其「User Interface(UI)」,也就是我們稱呼的「使用者介面」,指的就是用戶與系統或設備之間進行互動的橋樑。

Windows UI 的演變與使用者的困惑

        隨著時代的發展,Windows系統經歷了多年的演變,從經典的 Windows XP 到最新的 Windows 11,其UI介面隨之推陳出新,展現出不同時期的設計特徵與趨勢。然而,就是因為這些持續改變的設計理念與視覺風格,往往在追求「設計趨勢」與「用戶習慣」間的衝突。有些使用者欣賞新設計帶來的視覺吸引力與功能更新,但對於習慣舊系統的人(包括我在內),新介面反而增加了操作上的不便與學習成本,甚至引發困惑或抗拒。

        就讓我透過自身的使用經驗與網路上其他人的使用回饋,從各版本占比的數據分析與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這些更新給用戶帶來的影響。

版本演進與各版本佔比的數據分析

圖一、2009年~2024年Windows各版本(粗略)占比折線圖

圖二、2009年~2024年Windows各版本(粗略)占比長條圖

        首先我們先透過圖一與圖二,來分析2009年到2024年Windows各版本(粗略)的占比變化。(排除占比未超過20%的其他版本,以及從我自己有使用過的版本去做分析)
  • Windows XP:2001年推出後迅速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系統,長期維持高占有率。微軟於2008年6月發佈停止支援公告,正式停止支援時間為2014年4月,促使部分用戶開始升級至更新版本的系統。
  • Windows 7:2009 年問世,提供了更加穩定、使用者友善的 UI 設計,並在 2014 年成為主流系統。於2013年10月年宣布,於2020年1月停止技術支持,Windows 7 市占率逐漸下滑,部分企業和用戶被迫轉移至新版本。
  • Windows 10:2015年推出後,成為微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2015年7月至隔年7月提供「免費升級」的誘因。於2021年6月宣布,預計2025年10月14日停止技術支持,但其穩定的支援與設計仍使其成為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系統。
  • Windows 11:2021年推出,微軟宣佈開放升級條件,包括硬體需求提升等新門檻。雖然設計語言更為現代化,但過於大膽的 UI 改動如「集中式開始功能表」等,也引發兩極化評價。
表一、年份時間軸
透過以上圖表分析,可以觀察到:
  1. 使用者從Windows XP轉換到Windows 7的時候斜率變化由大到小,且是在系統停止更新,強制轉移系統使用之前,就已經有大部分的人轉移,就可以得知使用者對於轉移Windows 7這個新系統的接受度相當的高,其成功在於穩定的性能和直觀的UI設計,滿足用戶對熟悉性和功能性的心理需求。
  2. 但是從Windows 7轉換到Windows 10的時候,斜率變化成階梯狀,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微軟在Windows 10前期推出的「免費更新策略」吸引嘗鮮的客群所導致的,而免費更新期限到了以後,可以看到斜率變化是相對於前期而較小的,代表部分人對於新系統的變化,沒有像上個版本轉變有那麼大的接受度,以及習慣於舊系統的操作而導致這樣的結果,但是對於後續的更新與穩定度,讓他最終佔有最高百分比的使用率。
  3. 而從圖三發現Windows 10轉換到Windows 11的時候,Windows 11上升的斜率一開始是大的,但是可以從Windows 10的占比下降趨勢發現,有小部分的地方回彈上升(圖三),也就可以從這裡推測,大家對於新版本的接受度並不高,甚至還有特意去降回原來版本的人,換句話說大眾對於新系統的體驗並不理想。
    圖三、回彈趨勢標記
        讓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來更深入的探討,是甚麼樣的原因所導致這樣的結果。

心理學視角:用戶對版本迭代的反應

用戶困惑:習慣與認知負荷:

        1.Windows 7 於 2009 年推出時,迅速吸引了大量 Windows XP 用戶的注意。與 XP 相比,Windows 7 提供了更好的性能、更多的功能和現代化的界面,特別是在穩定性和硬體兼容性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Windows 7 的成功可以歸因於其相對簡潔的用戶界面,較少的操作改變,以及對舊有硬體的較好支持。與此同時,Windows XP 的逐漸過時和微軟的支援結束政策,加速了 Windows 7 的採用。

        2.設計趨勢:創新與視覺吸引力,現代UI設計強調美學與一致性,微軟從Windows 10開始採用了「Fluent Design System」,旨在透過透明感、動態效果及流暢動畫提升視覺吸引力,與過往的系統有著極大的差異。然而,心理學中的「新奇效應」表明,這種設計可能僅在初期吸引目光,但過於強調視覺元素可能導致用戶面對實用性下降的挫折感。例如,Windows 11的圓角設計和居中的開始選單雖然符合現代美學,但部分用戶批評其導致操作效率下降,特別是在多任務處理時​用戶往往偏愛熟悉的介面和操作模式。這解釋了為何Windows 7長期受到青睞,而Windows 10與Windows11這樣的嶄新設計改變會遭遇抵觸,尤其是Windows 11更加嚴重。

我的使用經驗

        以我的使用經驗而言,最令我操作不順的就是新增了『設定』這個功能。它最初的目的是簡化控制台的操作介面並實現現代美學的設計,然而使用後發現,這些簡單的操作並未達到我預期的效果。更糟的是,『設定』中的進階選項還是需要回到控制台進行更改;即使某些功能相同,新的介面設計使我必須花時間熟悉,甚至有時找不到想要調整的設定,這時我不得不花時間上網尋找答案。換句話說,我多了一個步驟去尋找熟悉的設定,這樣一來,若一開始就直接使用控制台操作,效率會更高。

以尋找麥克風設定為例:

Windows 7控制台的步驟



圖四、先打開控制台,點進硬體和音效

圖五、就可以在聲音找到麥克風了

Windows 10設定的步驟

圖六、這個分類也是容易讓人誤會
剛開始還會去裝置裡面尋找麥克風設定,直接誤導使用者

圖七
圖八
圖九、雖然一樣可以找到相關設定,就我而言
生為原Windows 7使用者,要花時間記得新步驟,且並沒有比較快速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參考資料,其他人的使用體驗。


Windows 10 UI 的優點


        前面談的算是Windows 10 的缺點, 但也是有其優點可取,不然也不會有高於Windows 7使用者的占比

1.開始功能表的回歸與優化:

        Windows 10 回歸經典的「開始功能表」(這裡比較的是Windows 8系列),但同時加入動態磚設計,讓使用者能夠快速存取應用程式和個人化資訊。這樣的設計既滿足傳統使用者的需求,也提供了更多自訂化選項​。

2.多工處理與虛擬桌面:

        Windows 10 提供強化的多工功能,包括「工作檢視」與「虛擬桌面」,使用者可以更輕鬆地管理多個應用程式,提升工作效率。此外,Snap Assist 功能允許更靈活地排列視窗,提高螢幕空間利用率​。

3.適用於多設備環境Windows 10 的 UI 設計:

        不僅適用於傳統桌面電腦,還支援觸控裝置和平板電腦,讓操作體驗更加靈活。此外,系統根據裝置類型自動切換「平板模式」和「桌面模式」,提供一致的操作邏輯​。


        相關的優點也有很多,但也不都是所有人都認為的,所以我就舉以上三點我認同的部分來當例子,就我而言,動態磚跟搜尋欄的介面是我常用的新功能,開始功能表的動態專,可以讓我把桌面的圖示都移到那裏,這樣我就可以有乾淨的桌面,也可以欣賞美麗的桌布。
圖十、我的動態磚介面


從商業角度分析UI介面的更新

        這裡簡單提及微軟公司角度的看法與前面做比較參考

        1.維持市場競爭力:微軟藉由更新 UI,吸引新用戶並保持在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例如,Windows 10 的推出改善了過去版本的整體使用體驗,並將 Fluent Design 引入,以提供一致且現代化的視覺效果​。
        2.適應新硬體技術:隨著觸控螢幕與高解析度顯示器的普及,UI 必須適應不同的硬體形式。Windows 8 及後續版本的 UI 就明顯考慮到了平板電腦與桌面設備的使用情境​。

        3.營收模式的改變:Windows 10 開始採用「服務即平台」的模式,推廣持續更新的操作系統,這不僅改善了用戶體驗,還為微軟創造了長期的收入來源,如 Microsoft 365 訂閱服務的整合。


結語

        Windows UI的更新不僅是技術進步的體現,也是設計趨勢和用戶需求之間的拉鋸戰。心理學告訴我們,用戶不僅僅需要一個漂亮的介面,更需要一個能提升效率並保留熟悉感的工具。未來,設計師若能更加重視用戶的多樣化需求,或許能在吸引力與實用性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

參考資料

網路上其他人的例子
圖表資料來源、我的電腦螢幕截圖、使用excel製作圖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挖礦?密碼貨幣與顯示卡的愛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