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設計趨勢還是用戶困惑?從不同角度分析Windows UI更新

圖片
          相信大多數人第一次使用的電腦作業系統,不外乎就是微軟公司(Microsoft)的Windows,至少我自己最先接觸的就是Windows XP,而一般人最普遍會使用到的就是其「User Interface(UI)」,也就是我們稱呼的「使用者介面」,指的就是用戶與系統或設備之間進行互動的橋樑。 Windows UI 的演變與使用者的困惑           隨著時代的發展, Windows系統經歷了多年的演變 ,從經典的 Windows XP 到最新的 Windows 11, 其UI介面 也 隨之 推陳出新, 展現出不同時期的設計特徵與趨勢。 然而, 就是因為這些持續改變的設計理念與視覺風格,往往在追求 「設計趨勢」與「用戶習慣」間的衝突。有些使用者欣賞新設計帶來的視覺吸引力與功能更新,但對於習慣舊系統的人(包括我在內),新介面反而增加了操作上的不便與學習成本,甚至引發困惑或抗拒。           就讓我透過自身的使用經驗與網路上其他人的使用回饋,從各版本占比的數據分析與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這些更新給用戶帶來的影響。 版本演進與各版本佔比的數據分析 圖一、2009年~2024年Windows各版本 (粗略) 占比折線圖 圖二、2009年~2024年Windows各版本 (粗略) 占比長條圖           首先我們先透過圖一與圖二,來分析2009年到2024年Windows各版本(粗略)的占比變化。(排除占比未超過20%的其他版本,以及從我自己有使用過的版本去做分析) Windows XP :2001年推出後迅速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系統,長期維持高占有率。微軟於2008年6月發佈 停止支援公告 ,正式停止支援時間為2014年4月,促使部分用戶開始升級至更新版本的系統。 Windows 7 :2009 年問世,提供了更加穩定、使用者友善的 UI 設計,並在 2014 年成為主流系統。於2013年10月年宣布,於2020年1月停止技術支持,Windows 7 市占率逐漸下滑,部分企業和用戶被迫轉移至新版本。 Win...

挖礦?密碼貨幣與顯示卡的愛恨情仇

    想必近幾年來,各位經常可以聽到比特幣,乙太幣等,各種 密碼貨幣 的名稱 ,甚至有區塊鏈、挖礦、礦工等,數不清的名詞,但是關於密碼貨幣這部分,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大老幫我們介紹了,這裡就不在贅述。     這篇文章僅針對挖礦以及 顯示卡(GPU) 的部分來介紹它們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對人類經濟的影響。 何謂 挖礦 ?     挖礦(Mining),是 驗證用戶之間的密碼貨幣交易並將其新增至區塊鏈公共帳本的過程。 一種透過執行工作量證明或其他類似的電腦演算法來獲取加密貨幣的比喻。 簡單來說,靠著電腦或著顯示卡的計算能力,來解決區塊鏈公共帳本密碼學的數學問題,藉此獲得密碼貨幣。 用顯示卡挖礦?   「為了網路的利益,我們應該達成一個君子協議, 盡可能地推遲GPU挖礦競賽開始的時間。如果 不需要擔心GPU驅動程序和兼容性,那麼讓新 用戶跟上速度就容易多了。現在任何一個有CPU 的人都可以公平競爭,很好」—— 這是中本聰在 2009年12月12日在比特幣論壇的留言。     透過上述留言得知,早期在挖比特幣的門檻是非常低的,人人只需要一台電腦 ,幾乎就可以展開你的礦工之旅。     但是 往往就是有人會打破平衡,開始用GPU來挖礦,想當然的,速度直接提升了好幾倍 ,也就是因為這樣導致人人開始都用GPU來挖礦,進而導致顯卡的需求大幅提升,價錢也隨之而飆升。     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為挖礦打造的挖礦機 「比特幣ASIC礦機」,這種專一挖礦的機器,只要下一代效能更好的挖礦機的產出,這些過時的機器就隨之淘汰。不過以太幣(ETH)的發布,設計名為「Ethash」的共識演算法,它在運算過程中 記憶體 佔了重要角色,由於製造這種演算法的ASIC晶片,不比直接使用顯示卡挖礦划算,因此有效阻止「以太幣ASIC礦機」的出現。 如何對人類經濟的影響 ?     介紹了這麼多名詞,他到底對人類經濟有何影響呢?密碼貨幣已成為一賺錢的趨勢,有人可能因此賺了很多錢,也有人陪了本,但對於遊戲玩家來說才是最可憐的。       ...